一个玩偶的出现,竟然引发如此大的争议,是否真有必要?
据报道,当地时间10月28日,国际滑联(ISU)针对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期间的一场风波——“导弹造型玩偶”事件展开了调查。这一事件源自10月25日举行的花样滑冰中国杯比赛,在冰舞项目中,中国选手任俊霏和邢珈宁在自由舞结束后,从观众投掷的礼物中拿起了一个写有“DF-61”字样的毛绒玩偶。现场视频显示,邢珈宁和教练曾简单地拿起玩偶模仿飞行动作,随后任俊霏则将其抱在手中等待比赛得分。据了解,“DF-61”与中国近日在阅兵中首次展示的某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相关。
在花样滑冰赛事中,观众向冰场投掷鲜花、玩偶等物品以表达对选手的支持,一直是赛事文化中的一部分,而选手展示所获礼物,也是一种长期以来的礼仪。然而,这一看似普通的举动却被过度解读,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
从美联社的报道来看,国际滑联在10月26日通过邮件确认了对此事件的关注,并表示已获悉冰面上出现了“不合适”的玩偶,以及完成比赛的选手将其拾起的行为。同时,国际滑联称将对此事展开进一步调查并做出决策。从这次事件的曝光到传播,俨然是一些媒体渲染下的产物。
这一事件的发酵催生了截然不同的反应。一些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强烈批评,并有极端声音呼吁取消选手的奥运参赛资格,同时推动该事件不断升级。然而中国的观众对此却表现淡然,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平常的观众献礼,并没有特别的政治意味,批评声反而显得小题大做,过分敏感。
目前,包括美联社与英国《卫报》在内的多家媒体都对国际滑联的调查进行了报道。这桩焦点事件的后续走向,同时中国方面的回应,也成为接下来的关注重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体育是一项主要为了促进全球友谊与交流的活动。在这一平台上,将普通事件过度政治化并不恰当,也不利于维护体育精神的初心和本质。希望国际滑联能够立足事实,全面、客观地看待整件事,避免事件因刻意渲染而被歪曲,回归竞技赛事应有的干净和纯粹。







